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,全面提升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水平,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深度融合,该政策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
近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,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,我国体育事业仍面临一些挑战,如群众体育设施不足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、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,为此,国家体育总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,制定了这一《意见》,力求通过政策引导,优化体育资源配置,推动体育事业均衡发展。
《意见》提出,到2030年,我国将建成更加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显著提升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5%以上,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,力争在国际大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。
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
《意见》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,特别是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,建设更多便民利民的健身场所,未来五年,全国将新增或改造超过10万个体育场地,重点解决“健身去哪儿”的问题,还将推动学校、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,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。
完善青少年体育培养体系
青少年是体育事业的未来。《意见》提出,要深化体教融合,推动体育课程改革,确保中小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培训,建立多元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,国家将设立专项基金,支持基层体育学校和俱乐部的发展,为优秀苗子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。
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
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《意见》强调,要优化体育产业结构,支持体育科技创新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品牌,还将放宽市场准入,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,推动体育与旅游、文化、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。
提升竞技体育水平
为增强我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竞争力,《意见》提出要加强科学训练体系建设,引进国际先进训练理念和技术,优化运动员选拔机制,完善退役运动员保障政策,确保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。
推动体育文化传播
体育不仅是竞技,更是一种文化。《意见》要求加强体育文化宣传,弘扬中华体育精神,讲好中国体育故事,国家将加大对体育赛事的转播支持,推动体育影视、文学等作品的创作,提升体育的社会影响力。
《意见》发布后,社会各界反响热烈,多位体育专家表示,这一政策的出台,将有效解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,为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
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明指出:“此次政策的亮点在于强调‘协同发展’,既关注群众体育的普及,又注重竞技体育的提升,两者相辅相成,将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。”
中国体育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强认为:“体育产业的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。《意见》提出的一系列举措,将为体育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,激发市场活力。”
在政策指导下,多地已开始积极行动,上海市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新增500个社区健身中心,并推出“15分钟健身圈”计划,确保市民步行15分钟内即可到达健身场所,广东省则重点推进体教融合,计划在全省中小学推广“一校一品”体育特色项目,培养更多体育人才。
一些社会资本也看到了体育产业的巨大潜力,某知名体育品牌宣布,未来五年将投资50亿元,用于建设智能化体育设施和青少年训练基地,助力国家体育政策的落地。
随着《意见》的逐步实施,我国体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全民健身的普及将进一步提升国民健康水平,竞技体育的突破将增强国家软实力,体育产业的壮大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。
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细化政策配套措施,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,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,共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体育强则中国强,在新政策的引领下,中国体育正朝着更加健康、活力、卓越的方向迈进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